一、通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借此机会,我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通报。
今年7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今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在儿童不同月龄段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今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25元提高至30元,在扩大部分项目服务范围、提高部分项目补助标准的同时,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根据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对不同体质老年人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对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应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并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月龄、24月龄时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月龄、36月龄时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通过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并根据不同体质给予中医药保健指导,可以有效改善其健康状况;通过对家长进行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生活等指导,传授常用穴位按揉、摩腹、捏脊等中医保健方法,可以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历来重视预防保健,围绕“治未病”理念,几千年来通过实践逐步构成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以“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十分契合。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协调将“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写入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推动各级政府抓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落实。
二是制订了《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服务。
三是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培训指导方案》,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培训。今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省级师资培训班,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相关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计思路及公共卫生概念、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培训了省级师资。同时要求各省(区、市)9月底之前完成对县级师资、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加强对各地的督导考核。
二是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各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效果评价。
三是总结推广各地在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四是继续抓好试点地区的工作,探索更多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我就简要通报到此。谢谢大家。
二、记者提问
1.人民政协报记者:第二问题提给王炼主任,您提到了刚才发的中医药服务的计划,我想问,提出到年底覆盖30%人群的一个指标的可行性问题,在所有医务人员里中医药医务人员有多少占比?目前的数量能不能满足我们现在提出的指标的要求?
谢谢你非常关心中医药项目的实施。因为这是第一次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纳入到我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新一轮医改到现在已经实行好几年了,今年第一次有中医药服务的项目,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通过此项举措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特别是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个说明中医药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很大的潜力,具有显著优势。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家更加注重健康、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中医药积累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我国对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的服务方法、服务理念、服务技术,经过几年系统研究、整理,使这些方法便于操作,便于基层卫生工作者和中医药人员掌握。现在基层的中医药人员还有其他的卫生工作者是不是能够掌握这些方法?刚才我介绍了下阶段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训。今年计划要完成人口服务对象的30%,我们是经过严格的测算的。现在我国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中医药人员是81万多,这个项目实施主要是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由他们向辖区的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我们组织实施这个项目,对基层卫生人员包括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本次选择的这两个中医药服务项目,相对其他的中医药保健技术来说,比较易于操作,而且技术比较成熟的,目前大部分基层中医药人员都应该掌握。我们现在要培训的就是在农村、乡镇、社区工作的其他的卫生人员。我相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医务人员的努力,特别是有全社会民众的关注,我们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2.湖南卫视记者:第二问题请问王炼主任,就是中医药治未病方面是比较强于西医的,这次是否有向大众推荐的保健方法或药物?
这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不是靠药物进行保健的,我们要获得健康的身体,不能靠吃药、吃保健品。比如像对老年人提供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这样的,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老年人用中医理论对他进行辩证、采集信息,比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情绪等,再通过“四诊”对体质做一个判断。目前初步归纳为9种体质,比如平和的、气虚、阴虚等,由社区基层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体质,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一是怎么调节情绪,二是对饮食进行指导,像慢性病中的糖尿病、高血压,如果饮食调理得当,效果会很好。另外还要对穿衣、睡眠等起居习惯进行调理,并传授保健方法,如通过按摩足三里等进行保健。所以我们对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掌握到家,对服务对象生活起居的指导,一定要非常的科学合理,而且要适应这个人。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四时,通过调理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话,你的健康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了,而不是掌握在医生的手里,也不是依靠药物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3.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中医药健康管理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能发挥什么作用?目前,只有“一老一小”有中医药健康管理,今后会不会扩大覆盖人群?中医药除了健康管理外,还有没有能在其他基本公共卫生中发挥作用的项目,下一步会不会还有更多的中医药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谢谢。
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我刚才已经讲得比较多了。为什么现在选择“一老一小”,以后会不会有新的项目加进来?中医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养生保健中积累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管理的话,还有一个凝炼和提升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老年人体质辨识和儿童保健,是比较好推广的。我们是先易后难,先找一些成熟技术,再逐步扩大。当然下一步还要不断地挖掘,会有更多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简便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被整理出来,被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既便于操作,同时也便于评估和考核。中医的养生保健,主要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并不是有了病再保健。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是在你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对你的身体进行调理,使你不得病。下一步还会有更多、更好、更简便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
4.京华时报记者:之前英国计划从明年开始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引发了会不会在全球引起示范效应的担心?我们国家是一个中医药的大国,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过程中频频受阻,有没有分析过原因到底是什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月27日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作了一些解释。刚才提到的英国对我们的中药,特别是中成药有一些问题,这牵扯到中医药,特别是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如何走向海外的问题。这里涉及一个标准的问题,他们检测的标准和我们国内的标准,和我们中药的标准有不一样的地方。下一步为了加快中医药走向海外的步伐,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我们在中医药特别是中药的标准化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建立科学的,而且能够与国际的标准接轨的中医药的标准,这是下阶段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将加快这方面的研究。
另外,大家现在看到我们的中药被一些地方下架,这里涉及一个对中药的认识误区。中药大部分取决于天然的、野生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的成份是复杂的,有一些植物含对人体有益的成份,但也有一些植物含有对人体有损害的成分。我们平时很少用单味药直接服用,大部分是组方、配伍,目的是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中医药讲的配伍禁忌、君臣佐使是有道理的,都经过了前人几千年的实践探索。比如五六种药经过配伍、煎煮或其他工艺后,能达到减毒增效,即减少、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的效果。所以中药需要进行加工炮制,和其他药配伍起来使用,这也是中药和西药的不同之处。
5.香港健康卫视记者:第二个问题提问给王主任,在基层的中医药的基础条件建设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样的?我们下一步针对基层会有一个具体的什么样的计划?
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特别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和民族事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一系列中医药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现在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可以说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现在,全国有3000多家中医医院,基本上实现了县县有中医医疗机构。75.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6.5%的乡镇卫生院、57.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要么有中医,要么能够接受一些中医药的治疗,比如针灸、按摩、推拿,要么能得到中药饮片、中成药、汤药的服务,这些年比例还在不断地扩大。我们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大了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力度。去年中央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现在各地进展非常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会极大地提高基层县以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大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量培训、培养基层的中医药工作人员。三是推广一些中医药适宜技术,特别是适宜基层的、县以下的医疗机构便于操作、掌握的中医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以上措施,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国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会上一个大的台阶。(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