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城镇化率超过94%,粮食、蔬菜、肉品以外来供给为主。通过采取食品快检、肉品统一配送、水产品标识追溯等措施,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佛山通过全链条食品风险监测和风险大排查,将佛山市“三小”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
一、“三小”治理初见成效
一是全面实行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财政投入4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2亿元,共建成食品集中加工中心15家,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全市食品小作坊数量从原来的1200多家减少到349家,全市80%以上的食品小作坊入驻生产加工集中区,产品覆盖全市280多个农贸市场1000多个熟食经营户,基本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食品小作坊抽样检验合格率2016年达98.5%,2017年上半年达99.3%。
二是逐步推进食品小餐饮集中经营。全市社会投入和财政扶持资金总计1.3亿元,建成小餐饮集聚区33个,其中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11条,基本建成“明厨亮灶”,实现餐厨垃圾统一回收、废水废气统一处理。
三是大力推动食品小摊贩集中经营。通过引导治理和质量提升,全市建设集中经营区38个,共集中食品小摊贩650多档,统一划定经营时间和地段,做到小摊贩规范、有序经营。
二、治理经验逐渐丰富
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办法》,对部门职责、加工中心规划与建设、中心职责、日常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五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实行“两图两档两公开”,即绘制企业分布图、监管责任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和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制定“风险分级”“企业自查”“责任约谈”“溯源准入”等制度,并要求集中加工中心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安全自查、登记证审查、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出厂检验、台账管理、食品安全追溯、食品召回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使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在小作坊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对小餐饮进行“区域集聚、统一监管”,做到风险可控。采取“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引导小餐饮实行集中经营和统一管理。“一证多店”统一管理模式,由一家运营公司实行“六T”管理,整个美食广场申请办理一个食品经营许可证;“划分片区”统一管理模式,根据辖区实际划片区委托物管、居委会或第三方机构对片区内小餐饮统一管理;“引导入场”统一管理模式,通过建设示范街、美食街(广场)等方式将小餐饮引入划定区域集中经营管理;借力网络订餐平台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通过平台对入网商户进行核查,倒逼无证小餐饮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同时与网络订餐平台合作,聘任送餐员为食品安全协管员,参与食品安全协管,收集、举报食品经营者的经营食品安全违法信息,指导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引导市民正确消费。
对小摊贩进行“划定边界、规范统一”有序管理。按照“疏堵结合、集中治理、保障安全、实现共赢”的工作思路,开展食品摊贩规范管理工作。坚持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居民生活、不影响城市形象、不影响摊贩生意的“四不”原则,划定经营区域和时段。进场经营小摊贩均需按统一洗消、统一粗加工、统一检测、统一办证、统一管理、统一规范制度的“六个统一”管理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制定记分标准,每年一个记分周期每一个小摊贩总计12分基础分,对不合规范要求的经验行为进行扣分,分数扣完即取消登记卡,并清理出场。
三、弘扬饮食文化,打造特色街区
佛山市将美食文化融入小餐饮聚集区、特色街的建设中,在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发掘地方特色美食,组织策划烹饪技能大赛,培养一批“佛山名厨”。通过保留烧腊传统工艺(瓦罐炭烧),积极创新加工工艺(烧天然气、电、石头等),保留传统风味,传承美食文化。
目前,佛山市政府利用“三旧”改造契机规划建设产业园区、集中加工中心、示范街、餐饮聚集区,并借助餐厨垃圾统一回收、废水废气统一处理和达标排放,彻底改变对食品“三小”脏乱差的传统印象,促进城市环境提升、品位提升、品质提升。(来源:C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