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7年12月8日
地 点: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 新闻发言人
嘉 宾:焦雅辉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张 平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卢清君 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
夏慧敏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17年12月份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从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第二阶段的行动计划。三年以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积极参与到行动计划当中来,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长,特别是近些年来,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引入到医疗服务流程当中,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平、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卢清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向大家介绍改善医疗服务等有关情况。下面,请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向大家作介绍。2017-12-08 10:00:04
焦雅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全面健康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进展。我想借此机会,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向长期关心支持医政医管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方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改善需求侧感受。2015年起,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启动了第一个三年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来,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和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尤其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开展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信息推送,患者看病就医流程更加优化,第三方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12-08 10:04:13
焦雅辉:
一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所有三级医院均已开展预约诊疗,4174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2777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方式,同比增加1399家;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其中639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同比增加243家;1340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病房服务,提供化疗、新生儿蓝光照射、康复理疗等服务,86%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是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医疗机构与研究机构、企业在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建立预约中心,实现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四川华西第二医院积极打造“互联网+智慧医院”,将就医全流程搬到线上,实现医保实时在线支付。同时,开发儿科辅助诊断决策系统,努力解决基层儿科医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北京方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至患者身边。
三是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目前,远程医疗已经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同质化的医疗服务。2017-12-08 10:08:07
焦雅辉:
实时在线评估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保持在85%和95%以上。加强预约诊疗等门诊信息化建设的满意率达到94%,是门诊患者最满意的工作。对互联网上的2883万条医疗服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中1136万条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相关,关注度排在第二位,舆论情感偏好以正面和中立为主,充分反映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医疗服务更加符合人民需要。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为改善医疗服务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2018至202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实施第二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把行之有效、广泛适用的措施固化成为医院工作制度,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破解看病就医难题,创新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以上简要通报的是当前有关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情况。谢谢大家!2017-12-08 10:08:29
主持人:
下面请浙江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平同志介绍情况。2017-12-08 10:09:21
张平: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今天的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这些年来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一些情况。
近几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不断在强化全面健康信息化的等层设计,在积极推进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提升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水平,这为我们全国各地推进健康医疗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搭建了很好的基础框架,也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大家知道,浙江省也是我们国家互联网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前不久,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刚刚闭幕,浙江桐乡乌镇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现在乡,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典型,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也把传统的韵味和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起来,也欢迎大家到乌镇去采访。我们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有一家互联网医院,也是非常出名的,如果大家去乌镇采访,我愿意为大家提供方便。2017-12-08 10:10:08
张平:
这些年,我们也把我们省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改善医疗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按照我们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筹安排,积极探索创新,用信息技术来破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碰到的堵点和难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第一个字就是“通”,把信息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起来、统起来,这是实现最大价值的很重要的基础。在我们省,目前省市县三级全面健康信息平台的架构已经形成,我们省平台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并已经联通17家省级医院,我们11个市级平台的建设都在积极推进当中,县级平台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今年我们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全覆盖和省委省政府推出的“最后跑一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修通健康信息高速公路。目前省级平台上已经归集了3200多万份标准化健康档案,并且实时归结了老百姓在省级医院的诊疗数据。比如现在绍兴市上虞县的一位病人,如果他到省级医院来看病,他的诊疗信息就会通过省平台及时归集到他的健康档案当中去,他回到当地去,我们的下级医院、下级医生包括他的签约服务医生,都可以根据上级医院的诊疗情况为他提供后续服务,这对老百姓来讲,诊疗过程就变得连续,就不是碎片化的。
第二个字是“用”。信息化的运用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很重要的关键环节。目前在我们的平台上归集的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在杭州的医生工作站当中,已经嵌入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调用模块和影像的共享模块。我们医生开检查单的时候,如果病人此前已经做过类似的检查,系统就会发除提醒。今年10月底,平台已经发出重复检查的提醒29万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避免了一些病人的重复检查,也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的支出。其他像公立医院综合监管信息系统、DRGs分析、出访点评等等这些应用都在时刻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也最大程度地保障老百姓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个字是“人”,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老百姓、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在医院当中,以病人为中心,开发的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移动支付、自动导医等服务已经成为大部分医院的标配。很多地方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看病就医咨询,应该说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2017-12-08 10:12:16
张平:
浙江省预约诊疗平台打通了一条预约就医的主干道。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接入省内医院三百余家,实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850万,成功预约了2600多万人次。台州市打造一卡就诊、脱卡结算先看病后付费的就医新模式,使患者在医院看病挂号候诊的时间从原来平均需要170分钟缩短到现在只需要20分钟。在温州,智慧健康APP集成了检查检验单、就诊记录、处方用药、诊费药价、病床位使用情况查询以及费用结算、院内导航等服务功能。在嘉兴市,仅市级医院智慧结算一项工作已经使全社会节约时间成本大概18.4万小时。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级层面整合各地各机构的预约挂号、医学影像、共享调运、检查检验结果推送等服务,强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强化对医疗机构的智能化监管,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化,把一个个美丽的盆景变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想跟大家通报的情况就是这样,谢谢大家。2017-12-08 10:15:21
主持人:
下面由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卢清君向大家介绍情况。2017-12-08 10:20:13
卢清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中日医院医务处卢清君,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下面我介绍一下中日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等信息技术来改善医疗服务的工作情况。
远程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调整医疗资源布局,缩小区域间医疗服务差距的有效技术手段。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依托于中日医院设立,主要任务是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远程医疗管理和质控体系,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医联体的协同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带动基层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远程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重点建立了各类专科、专病远程医疗协作网,整合全国省部级医院的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帮扶专科能力较弱的医疗机构,构建专科医师之间的协同医疗和转诊体系,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临床研究合作、重大疾病防控等业务合作及技术帮扶,解决专科领域重大疾病问题。目前,专科、专病远程医疗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000余家医院,建立了60余个专科、专病领域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其中,呼吸专科医联体已经覆盖全国455家成员单位。2017年1-11月,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接受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5550例次、远程培训106期次、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15 场次/75家医院、手术示教10余次,接收转诊225例,远程医疗将大部分会诊病例留在了基层医院接受诊治。开办专项诊疗技术培训班50余场,对成员单位免费开放直播学术交流15场次。呼吸科院士大查房示范直播时,有近1.2万人次的专科医师在线收看。对公众开放科普直播3场次,其中肺移植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达103万人次,慢阻肺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达88.7万人次。同时,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已经与贵州省、云南省、山东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6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完成业务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国远程医疗网络。2017-12-08 10:20:56
卢清君:
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国家远程医疗中心通过多项举措保证服务质量。一是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升级完善,通过与远程医疗运行维护技术企业的合作,集成创新远程医疗业务协同数据平台,将远程医疗系统和双向转诊系统整合到统一的业务平台中。二是加强远程医疗的流程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引入临床医生出身的管理者,依托医务处全职管理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同时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植入到软件系统中,保证业务运行和质量管理同步化。三是不断加强宣传培训,调动医务人员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运用远程医疗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远程医疗病历信息采集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17-12-08 10:23:40
主持人:
下面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夏慧敏主任介绍情况。2017-12-08 10:24:39
夏慧敏:
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给广州市妇儿中心这个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广州市妇儿中心就信息化建设助力改善医疗服务的一些工作。
广州市妇女医疗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之一。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门诊量是376万,住院病人是9.3万,手术量是6万人次,其中有2.3万个小孩子是在妇儿中心出生的。在国家和省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帮助之下,我们致力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借助于互联网手段,解决在公立医院、大医院里面三长一短的急患。2014年4月26日,我们是国内开始运用手机上面移动挂号。2015年10月9日实施了全面非义诊预约,在一个星期之内,全面预约挂号率就已经达到了93.3%以上。在2016年2月开始,我们就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随后也实施了医保个账移动支付,实现了患者在医院里就诊的去现金化和缴费排队的情况。2016年12月份,我们把门诊药房和医院里分离出来,实施了药事信息的互联互通。在技术之上,我们建立完善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完全的线上进行建卡预约、诊间预约、检查预约、排队候诊、门诊缴费、检查结果报告查询,包括住院病人的清单、押金缴付以及满意度调查和费用查询,一站式全部搬到线上,从技术上面解决了在医院里存在的三长一短的现象,为改善服务开辟了新的路径,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第二,以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这也是基于医院里面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和全移动的护理数据的平台。包括在门诊到住院整个过程的闭环管理是把患者疾病诊疗过程当中每个关键的节点进行了分级授权,在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抗菌素分级手术授权的基础之上,实现了19个医疗环节的整体闭环管理。包括在临床路径里设置了微机动制的提醒和临床的辅助决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整个医疗亿全过程事前有预防、市事中有监控、事后可以追溯。与此同时,借助于这样的数据平台,打通了患者在院前院中和院后的整体闭环监测和健康管理。比如说我们率先实施了在门诊里面自动刷诊疗卡条形码识别身份以后,能够把他测定的关键生理数据指标自动推送到医生的工作站和孕妇的手机端。现在可穿戴的移动设备在家里面能够自动采集胎儿的监测数据,和医院里的信息系统能够实时连接,便于医生随时了解病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手段,确保患者在整个医治过程中间是安全的。2017-12-08 10:24:56
夏慧敏:
第三,以大数据挖掘助力于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的开发。基于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健康档案的数据平台,把现在的移动设备和健康档案建成了一体化集成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基础之上建设临床数据中心,能够在对各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与此同时,在这个数据平台基础之上,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形成了一种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对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能够及时预警和分类,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就诊更加方便。
第四,借助与互联网推进区域性医疗合作。这方面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基于语音、文字、音频、视频一体化共同协作的会诊的远程服务平台,我们把这个平台植入到现在的广东省16家大型医院成立了广东儿科联盟,以及近20个省份70家医疗合作医联体,这样覆盖234家医院,建立了一个大的有效重症转运体系。在过去一年里,我们通过这样的MDT服务平台转运2500名人次,救治比例提高,同时服务的半径扩大。
第五,基于互联网手段,把它移植到门诊,开设日间服务,节省现有的医疗资源。在2016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门诊实施参考临床路径和日间管理单病种电子病历,用到日间病房和日间手术,从2017年1月到10日间的手术量已经完成了12402台,占了整个手术比例的35.8%。日间病房设置了37张床,今年1-10月份已经收治了10868人次,其中包括新生儿黄疸2854人次,减少了等候床位和患者就诊的时间,降低了手术住院费用,方便了患者就医。
这就是广州市妇儿中心以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的工作。谢谢大家。2017-12-08 10:29:53
主持人:
谢谢夏主任。刚才嘉宾从多个层面介绍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让我们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面,请在座嘉宾回答大家的提问。按照惯例,大家举手示意,提问之前通报所代表的媒体。2017-12-08 10:35:3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记者:
材料中提到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以及有成百上千家的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开展日间病房服务,我想问这些日间服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以及下一步推广日间服务方面有什么举措?2017-12-08 10:40:08
焦雅辉:
谢谢你的提问。日间手术一般在24小时之内完成,最长不超过48小时。日间手术是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比如一个病人做白内障手术,可能床位要等比较长的时间,入院以后术前检查三天,做手术一天,做完手术还需要住院两三天,一些大手术可能住院时间更长。实行日间手术,病人首先可以免去等待床位的苦恼,术前检查可以在门诊集中完成,一天时间完成手术,观察后出院。对复杂一些的手术,可以在医院里观察,但总时间也不超过48小时,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在全国很多医院也在逐步探索非手术类的日间治疗手段,比如广州妇儿中心夏院长介绍的,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在日间病房就可以进行蓝光治疗,不需要住院。还有一些肿瘤病人,可以进行日间化疗,也不需要住院治疗。日间手术实施以后,从全国的情况看,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和日间服务的,平均住院日越来越短,对于患者来讲也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得医疗服务。当然,日间服务也是有选择的,不是所有的手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日间治疗。首先要考虑的是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扩大选择适宜的日间治疗和手术,扩大日间服务范围和日间手术覆盖面。谢谢。2017-12-08 10:41:17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优质的医疗资源普遍集中在大城市,一些群众尤其是市县一级的基层群众看病并不是很方便,尤其是找个专家就更难了。您刚才也提到了浙江是我国互联网事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在信息化手段解决看病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2017-12-08 10:52:57
张平:
谢谢,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浙江是个山多、岛多的省份,医疗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分布得不平衡,也是群众看病难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这几年我们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也在积极推进双下沉两提升的工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目的也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基层延伸。在这当中,互联网+分级诊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很多优质的医疗资源搭载着信息流,流向了基层山区海岛,也流向了基层患者身边。我们有三个做法:
第一,全省统一的预约转诊的服务平台,通过这个服务平台,我们下级医院的医生如果觉得病人有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他可以通过平台向上级医院提出申请,同时连同患者的既往病史、诊疗的相关信息都可以上传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接到下级医院的申请之后就可以对下级医院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也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门诊、日间手术、住院服务以及检查方面的服务,提供这方面的资源。所以分级转诊平台的应用,也让原本很难挂到的专家号能够更有效率地分配给那些有需求的重点人群。同时,分级诊疗也培养广大群众能够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科学的诊疗秩序,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第二,通过区域影像、区域心电以及区域临床检验,这些区域医学信息的共享中心,老百姓只需要在当地医院做完相应检查,产生的结果联通患者健康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一起传送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上级医院的医生也可以调用,并且可以进行辅助诊断。比如说在湖州市长兴县2017年以来区域医学信息共享中心已经完成了县域内临床标本的诊断41059份,影像标本的诊断43786份,年均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节省了看病成本达到了1000多万元,大大方便了群众,也节约了看病的费用。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方便老百姓能够在线下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比如说刚才卢处长介绍的远程医疗,在我们舟山,大家都知道,是个群岛,很多岛屿,老百姓看病应该说是非常不方便。我们舟山群岛的网络医院就将散落的各个海岛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5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下面连到52个远程医疗基层服务站点。我们舟山市市级医院有13个专科的100多名副高以上的专家,在线为海岛居民提供各类远程医疗服务。从2015年到现在,总计服务了30多万人次,为患者节约费用达到了2920多万元。比如说宁波,建立了云医院,在云医院上有全市3190多位云医生,为我们的复诊出院病人提供院后的随访、咨询服务。也为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在这个云医院上,也已经有十多万 注册用户。还有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医疗为主导,实现了线上门诊、预约检查检验、线上审方以及药物配送到家、线上支付等等,通过实践和探索助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公平可及。
下一步,目标是想让老百姓能够足不出县,就能够享受到城市医院专家的服务,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化。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更多的是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这样的目标。谢谢。2017-12-08 10:54:22
新华社记者:
刚才听到焦局长说我们在策划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年国家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2017-12-08 11:04:32
焦雅辉: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正在研究制定2018年到2020年的第二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对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进行系统总结,固化成为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五项医院工作制度,要求医院继续坚持开展下去。
另外,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对未来的三年行动计划初步提出了十项开创性的举措,正在广泛征求意见。
第一,以病人为中心,在门诊和住院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多学科诊疗模式,特别适合肿瘤和疑难复杂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疾病的病人。
第二,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重点针对五类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跟时间赛跑的重大疾病或者重点人群,推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儿童救治中心建设。
第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通过医联体,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健康教育、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连续一体化的服务。
第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急慢分治。急慢分治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准备以日间手术、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来推进急慢分治。
第五,以互联网+为手段,打造智慧医院。将来医院要建成智慧医院,利用互联网+的手段,一方面服务于患者,改善看病就医感受。另一方面也服务于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水平。
第六,以一卡通为目标,打破医疗机构信息壁垒。刚才张平主任介绍了浙江台州一卡通的情况,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探索。将来的目标是在一个地市范围内,凭着一张就诊卡,在各个医院之间都可以实现就诊,进一步用电子卡实现就诊的一卡通。
第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第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需要药学人员的临床和用药指导。
第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以人文的服务来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我们连续三年委托第三方开展改善医疗服务效果评估,发现患者对医院最不满意的地方,不是诊疗服务,而是医院的饮食。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将根据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估的结果,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解决膳食质量、卫生间保洁、停车难等问题。以上未来三年行动计划的设想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2017-12-08 11:06:33
南方都市报记者:
最近网络上有一些文章说,因为我们国家对医院成本控制的问题会导致医疗服务效率、质量有所下降,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对药占比的控制会不会减少?2017-12-08 11:23:33
焦雅辉:
感谢您的提问。根据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医疗服务效率逐年提升,诊疗人次逐年增加,平均住院日在缩短,说明医疗服务效率在提升。
关于医疗质量,这是医疗工作不可突破的底线。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是长期以来我委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国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织牢了保障医疗质量的网络,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各个专业和专科的质控中心。从质控中心数据看,医疗质量也在逐年提升。包括有记者提到了县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水平也在提升,带来了医疗质量的提高。今年五月份,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刊载的一篇文章,对中国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领域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区域医疗服务的差异是逐步在缩小。在全球来讲,进步的幅度排在前五名。所以,总体来讲,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医学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也进一步提升。我们有信心能够为全国人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另外您提到了关于药占比的问题,我觉得其实药占比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的很重要的指标。这也是医改的一项效果。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现在医疗服务的比价关系也在逐步理顺。同时,全国在大力推行临床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医院药占比明显下降,医疗服务的收入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会得到应有的体现。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以后,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疗服务工作中,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2017-12-08 11:35:16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教卢处长。材料中您也提到,目前专科专病远程医疗网络已经覆盖了澳门地区。想问一下,目前专科专病远程医疗网络在澳门的开展情况,以及未来有什么样的举措?2017-12-08 11:35:31
卢清君:
谢谢你的问题。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医疗资源和分级诊疗已经做得非常规范了,所以在澳门开展的远程医疗协作,跟我们国内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是支持澳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每年在澳门旅游人数达到3000万人,现有医疗资源,很难承载这3000多万人的医疗保障工作。我们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建立的三方合作体系,就是澳门仁伯爵医院、珠海市市人民医院、中日医院形成三院联网的协同服务,重点关注的是急救病人,包括一些旅客突发事件的急救,一方面缓解了澳门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大陆游客转诊到珠海,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在不同专科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和科研合作。谢谢。2017-12-08 11:41:55
健康界记者:
卢主任,您提到医联体的协同医疗,请问目前在医联体方面有哪些措施和规划?2017-12-08 11:42:05
卢清君:
医联体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上下级医院、贯通医疗资源。远程医疗是提供这种协同作用的重要手段和渠道,能够将专科资源下沉到医联体的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医院。作为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应当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将省部级专科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对接很多地市级医联体有需要的薄弱学科中,弥补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另外是引领信息技术集成创新,真正融合到医疗工作中。我们吸取了很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远程医疗平台上整合会诊、转诊、远程诊断以及培训、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引领作用。
另外,提高远程医疗的工作效率。我们建立远程医疗主诊医师负责制,让年轻医生跟着导师参与到远程医疗中,提高服务效率。目前预约周期已经从七天减少到两天。同时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建成了中英双语工作环境,对接国外资源,满足部分医联体对新技术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医疗管理和质量管理以及一些政策法规的研究,融入到平台协同工作中。目前承担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各司局的委托项目4项,研制了10个质控标准,有效指导各地医联体规范化地开展远程医疗,避免一些违规越界的行为,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安全。
最后,基于邀请方、受邀方和运行方的各方按照服务单元的运行成本,形成了物价体系和分配体系,形成远程医疗服务的运行长效机制。谢谢。2017-12-08 11:54:15
主持人:
好的,感谢各位嘉宾、各位记者,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2017-12-08 11:54:36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