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双安双创”现场会“加强源头治理、解决农残超标”要求,扎实推进农残治理工作,在实现“冰城夏都、食安四季”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主要做法
蔬菜种植散户缺乏农药使用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能科学管理使用农药,是导致农药超标的主要因素。我市围绕农药购销、运输、储存、施用及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关键环节,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在蔬菜主产区呼兰区4个村700余户蔬菜种植散户和粮食主产县通河县开展了试点。一是实名购买登记制度。对农药销售网点和种植户实行全面登记,将销售和采购信息纳入农业部门管理追溯体系,确保销售和用户信息可追溯。二是集中配送使用制度。指定区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或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统一购买、配送、使用、回收,做到“四个统一”。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种植户喷洒、休药期和采摘期台账制度,依此核发采摘和市场准入凭证。由农业执法大队开展巡查、监管、抽验,严防未过采摘期或农残超标蔬菜流向市场。四是实施政府奖补制度。市财政奖补各试点区县100万元,作为遵守农药使用制度、主动回收上缴包装废弃物试点散户的奖励,用于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补贴。通河县将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采取义务捡拾、主动上缴、有偿回收等方式,实现了回收工作可持续,减少了废弃物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为发展“青山绿水”的绿色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试点建设取得的效果
呼兰区通过规范蔬菜农药使用管理,蔬菜检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近70%的种植面积达到了绿色、有机认证标准。通河县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22吨。“呼兰韭菜”“呼兰大葱”“呼兰马铃薯”“通河大米”被列为或正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试点区域农产品安全性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长,水土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几点体会
一是体现了问题导向、务实创新的理念,抓住了农残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科学控制农药用量,不但可以保证农产品品质安全,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防控环境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二是得益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哈尔滨市及相关区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专家组,在试点规划、制度建设、任务落实、项目推进上形成了合力。三是必须发挥农技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一套全链条、社会化的农残治理体系,形成种植户、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三方共赢的局面。四是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制度。形成严格管理的治理体系,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靠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来源:CFDA)